Line
Facebook
【器材評鑑】試聽 Rega Aya 落地喇叭 — U-Audio
  • 觀看次數 : 18
  • /
  • 2024年10月28日

雖然認識英國 Rega 幾十年,但 Aya 卻是第一次認真聽他們家的喇叭,可能是過去 Rega 的黑膠、CD、擴大機......賣得太好,大家都忽略了 Rega 其實也有做喇叭,不過 Rega 並不在意,因為他們家做喇叭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搭配自家插電器材,而不是要跟其他喇叭品牌競爭。

喇叭是為了與 Rega 自家器材搭配
「不與他人競爭」的想法,似乎與資本主義搶攻市占率的概念,背道而馳,但是這是 Rega 持盈保泰,穩健經營超過五十年的關鍵。
採訪過創辦人 Roy Gandy 兩次,他總是強調,Rega 要用工程的方法,解決音響的問題,早年Rega 做黑膠唱盤,用鑄造一體成型的方法做唱臂,解決唱頭訊號拾取精確度的問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最早從喇叭做起
在還沒有創辦 Rega 之前,Roy 做的是音響零售,賣別人家的器材,但是之所以開音響店,故事居然來自喇叭。Roy 說,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歡音響,但是買不起,所以他去買了 Wharfedale 創辦人 Gilbert Briggs 寫的書,講有關喇叭的設計,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我猜 Roy 買的是 1949 年出版的「Loudspeakers: The why & how of Good Reproduction」,從中認識喇叭單體、分音器與音箱,於是開始 DIY 喇叭。
沒想到 Roy 自己做的喇叭,相當受到歡迎,很多朋友都找他做,當然要付錢,可是光是喇叭沒有聲音啊,還需要擴大機與黑膠唱盤(那是純類比的年代,還沒有 CD),Roy 沒辦法什麼東西都自己做,於是就開起音響店,賣擴大機與黑膠唱盤,搭配 Roy 自己做的喇叭。

 

為了喇叭開音響店,後來才有 Rega
這是創辦 Rega 之前的故事,Roy Gandy 在投入製造黑膠唱盤之前,最早的產品是喇叭,可是後來怎麼會想做 Rega?
因為 Roy 經營音響店,要賣別人做的黑膠唱盤,遇到很多問題,要不是運送過程因為包裝不良,經常碰壞唱盤,要不就是唱臂設計不好,循軌不佳,Roy 要花很多時間調整,甚至動手修改,所以他乾脆自己設計,因此催生了 Rega,從黑膠唱盤起家,打響了 Rega 的名氣。
不過我一開頭就說了,Rega 五十多年來,黑膠唱盤的名氣歷久不衰,長期以來是超值好聲的優等生,擴大機與 CD 也賣得很好,可是喇叭呢?第一、Rega 喇叭產品數量不多,自然賣得也不多;第二、Rega 標榜從不投資廣告行銷,成本全部投入提高製造品質,靠口碑找到忠實客戶,所以他們家的喇叭,自然能見度就比其他產品相對較低。
 

現役喇叭僅有三款
以現役 Rega 的喇叭來說,總共就三款,分別是 Kyte、Aya 與 RS10,一款書架,兩款落地,相較於 Rega 自家黑膠唱盤,洋洋灑灑十款可選,擴大機與唱頭放大機,各有五款,唱頭有九款,唱臂也有五款,只有 CD 唱盤數量與喇叭差不多,目前有三款。
可是,雖然僅有三款喇叭,Aya 對 Rega 而言,卻是全新的里程碑!Kyte 與 RS10,都算是傳統喇叭,而 Aya 卻應用了全新材料,那就是水泥!

採用全新 GRC 水泥製作喇叭箱體
上一次見到 Roy 時,他說製作喇叭對 Rega 而言不是難事,但是他們做喇叭,純粹是幫愛樂者省麻煩,全套買 Rega,就可以安心聽音樂了,可是身為音響工程師,Roy 認為製作喇叭最大的難題,就是使用 MDF,成本年年提高,即便 MDF 的物理特性很適合製作喇叭,但是卻不容易做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
所以,Roy 花了很多時間尋找 MDF 以外的材料,最後找到水泥。我當時就問他,水泥幾十年前就有人用過,記得 Thiel 就曾經用水泥做喇叭,可是銷售成績不好,因為太重了,而且聲音聽起來有點死板。

輕量化的玻璃纖維強化水泥
重點來了,Roy 說,Aya 喇叭用的水泥,只是類別名稱,實際上是混合玻璃纖維的特殊用途水泥,稱之為 GRC,可稱為玻璃纖維強化水泥。Rega 大約在五、六年前,注意到這種特殊材料,GRC 材料原本用在戶外訂做傢俱,雖然名為水泥,可是混入了玻璃纖維之後,比傳統水泥重量輕很多,但強度更高,Roy 說,上個世紀雖然已經有人想到用水泥製作喇叭,失敗的原因,就是出在水泥太重,現在 GRC 解決了這個問題。
有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雖然使用 GRC 水泥製作喇叭箱體,成本相對 MDF 更低,但是 GRC 玻璃纖維強化水泥必須開模具,像蓋房子灌漿那樣,利用模具塑形,所以 Rega 與製作訂製傢俱的工廠,合作開發,打造 Aya 特殊的 GRC 喇叭箱體。
GRC 擺在哪裡?後面略帶圓弧狀的箱體,就是 GRC 材料,而 Aya 喇叭的前障板,依然是 MDF,與傳統 MDF 製作的喇叭箱體比較起來,開模製造的 GRC 玻璃纖維水泥音箱,可以擺脫傳統方正造型,利用模具塑造流線的弧形,增添 Aya 的現代感。
可能有人看到 GRC 箱體,會擔心喇叭很重,其實看規格就知道,Aya 重量是每聲道 14.1 公斤,並不算特別重,不過因為 GRC 要靠灌漿脫模製作,每一個箱體的外觀,會稍微有些色澤或花紋上的不同,這是 GRC 的特性。當編輯部拆箱 Aya,拿出來看到左右聲道的色澤與花紋略有不同,還有箱體與面板接觸部分,看到細微的瑕疵,趕緊拍照給代理商看,結果代理商才回覆,那是正常的情況,不用擔心。

分音器採用 2.5 音路設計
從正面看過去,Aya 總共有三個單體,上方是五吋 MX-125 中低音單體,中間是 Rega 設計的 ZRR 絲質軟半球高音,底下是 7 吋 RR7.8 低音單體。
不要看到三顆單體,就認為是三音路,Rega 偏好 2.5 音路分音,也就是中音單體的低頻延伸不做截止點,讓中音單體的低頻一路滾降延伸,與低音單體一起工作,理論上可以增加低頻的量感與寬鬆度。

單體自己設計,內藏諸多巧妙
至於 Aya 所使用的單體,都是 Rega 自家開發,甚至連分音器的被動元件,有些都是自家手工製作,可是 Rega 真的是一家不做行銷的公司,他們在官方網站上面有寫,中低音單體與低音單體,「有些」會用上四層音圈繞組,對大多數人來說,Rega 這段文字,可能看過去完全無感。
但是如果 Rega 能多一點闡述,就能讓大家知道他們的用心。音圈繞組是與磁力引擎一起運作,執行電生磁,磁產生動能,驅動單體振膜發聲,可是音圈繞組如果比較長,前後活塞運動的時候,會讓音圈繞組跑到磁力引擎之外,造成動能衰減,要維持穩定與磁力引擎工作,必須要設計「短音圈」繞組,但是繞線長度不能減少啊?怎麼辦?反覆繞兩層,或是三層,而 Rega 居然繞四層。

罕見的四層音圈繞組
音圈繞組要繞四層,難不難?很難,因為繞第一層之後,要插空隙去繞第二層,繞線的速度就要放慢,同樣的,第三層、第四層都需要插空隙,繞線的速度可能更慢,對生產者而言,時間就是金錢,人家繞一次就把線圈繞好,速度可以很快,但是要反覆繞四層,還要繞得緊密、漂亮,不會捲繞在一起,費工不光是四次,慢速繞線的時間可能比別人多十倍。
為什麼不吹噓自家單體多麼用心打造?因為 Rega 多年來堅持,不做多餘的行銷,不投廣告費,把所有的資金都用在研發與生產,所以,自然沒有許多自吹自擂的話術。
 

音箱內部有 Acoustic Filter
從 Rega 官方網站的 3D 透視圖,可以看到 Aya 的 GRC 箱體,因為剛性夠,所以內部沒有加上太多補強橫梁,但是在箱體下方 1/3 處,有一塊格柵狀的板材,Rega 稱之為 Acoustic Filter。
這個 Acoustic Filter 的用途,類似加上箱體內部隔間,強化低頻的霍姆赫茲效應,不與中高頻混在一起,藉此提升 Aya 重播音樂的透明度,同時兼顧強勁的低頻能量。

晶體機與真空管機都很搭
在 U-Audio 試聽室,我用 Rega 自家 Elicit MK 5 與 Saturn MK3 CD,以全套 Rega 組合試聽,另外還搭配了 Linear Acoustic LAV5 前級/LA200 後級,以及EAR 848P 前級/509 MK II 後級,晶體機與真空管機都搭配一輪試聽。
Aya 在試聽室剛剛架設好時,身高僅 87.1 公分的落地喇叭,視覺上看起來有點矮,以聆聽位置來說,比較適合高度較低的沙發,站著聽的話,很可能會覺得音場較低,而且 Aya 的喇叭單體配置,高音在中間,中低音在上面,所以高音位置相對更低,確實比較適合坐著聽。
這對音響展的動態展出,相對不利,因為很多走進展房參觀者,都是先站著聽,等有位置才坐下來,可是如果站著聽 Aya,感覺音場很低,就有可能不想坐下來試聽,所以,假如您有機會在音響展上,看見 Aya 開嗓,請務必坐下來聽,那才是 Aya 的正常音場表現。

中高效率好推,低頻量感超乎預期
因為喇叭具備 89.5 dB 的中高效率,Aya 並不難推,不管是晶體的 Linear Acoustic,或是真空管的 EAR,甚至最平價的 Elicit MK 5,百瓦功率推起 Aya 都輕鬆自在,是相對比較不挑擴大機的小型落地喇叭。
Aya 一開嗓,令人意外的就是低頻的量感,Aya 看起來是小型落地喇叭,可是低頻卻是相當有量,而且在低頻厚度與速度感,取得相當好的均衡。

(網罩為選配項目)

爵士鼓澎湃有力

我想舉賈克.路西耶爵士三重奏的「Jacques Loussier Plays Bach」為例,聽 D 大調嘉禾舞曲,開場就是爵士鼓與低音大提琴營造的爵士搖擺,Aya 雖然看起來形體不大,可是低頻飽滿又快速的樣貌,把爵士鼓大鼓與小鼓的對比,拉得很清楚,低音大提琴音符顆粒夠大,但又有密度,不會鬆垮垮的,等鋼琴出來,中高頻輕鬆的通透感,帶出嘉禾舞曲改編成爵士樂的可愛樣貌。
想拼更快的音樂,聽同一張專輯的「Italian Concerto: Presto」,鋼琴主題旋律一出來,底下就是爵士鼓猛烈的帶節奏,1/16 音符的鼓點,打得又快又急,但是 Aya 在如雨點狂下的音符當中,維持著通透與均衡,低音大提琴的聲線走得穩,上面則是鋼琴華麗又花俏的旋律,爵士鼓快速的 Hi-Hat 與鐃鈸敲打,Aya 把中低頻的能量感,鋪陳得很好,而我一邊聽,一邊在為鼓手叫好,雖然鋼琴的旋律好聽,但是沒有爵士鼓又快又穩的節奏,爵士三重奏的急板不會這麼精彩。

回味 Beatles 真棒

聽英國喇叭,怎麼能錯過英國天團 Beatles,選「Abbey Road 2019 Mix」,重新母帶後製的新版本,活力更好,聽「Here Comes The Sun」,開場的木吉他,夾上 Capo,在高把位彈奏明亮又清脆的聲響,George Harrison 的歌聲凝聚在中央,1969 年七月的錄音,我推薦大家看 Youtube 的影片,把每一個分軌與疊加,講得很清楚。
了解「Here Comes The Sun」錄音的過程,溫習這首經典搖滾老歌會更有趣,透過 Aya,多軌錄音疊加的效果,清晰呈現,而 2019 年的混音,將音場的高、寬、深,都做得更通透寬大,並且強化獨立分軌的清晰度,將錄音的對比做得很高,Aya 清晰地重現了新混音的效果。

中高頻有健康的明亮感

如果您覺得英國喇叭,總是高音偏暗,較為濃郁,那麼 Aya 完全不是如此,它有著健康明亮的中高頻,而且不帶刺激感,有著明亮又舒服的聽感,我想舉穆特與約翰.威廉士合作的「Across the Stars」,聽電影「哈利波特:霍格維茲主題」,開場是叮叮咚咚的鋼片琴,Aya 帶出寬闊深遠的聽感,飄蕩在音場之中,小提琴則有著凝聚的音像,收在音場中央,與鋼片琴的空間感,互為對比。
隨後是弦樂群、木管群、銅管群輪流登場,小提琴則是花俏地裝飾著,Aya 展現漂亮的樂團層次感,弦樂輕盈,木管濃郁,而銅管則是厚度很夠,撐開音樂的場面,與凝聚在音場中央的小提琴,相互對比,音樂後段的小提琴 Solo,則能表現出小提琴右手運弓的變化細節,或細或粗,或是單弦,或是雙弦,Solo 之後,再回到管弦樂團與小提琴的合奏,邁向尾奏,Aya 撐開寬大又雄偉的音場氣勢,超出對喇叭形體的想像。
因為 2.5 音路的設計,Aya 的低頻延伸,多了中音單體自然向下的「助拳」,增添低頻的寬鬆感,讓尺寸不大的 Aya,音場描繪的 3D 立體感很好,而中低頻的彈跳力度,搭配足夠的厚度,聽爵士樂與流行樂,爽度很高。

聽爵士樂的爽度很高

我想舉 Sonny Rollings 專輯「Way Out West」為例, 1957 年的老爵士樂錄音,還是純類比年代的作品,聽「I'm An Old Cowhead」,那時的錄音還停留在乒乓時代,所以爵士鼓敲打牛鈴的聲響,全部在右聲道,Sonny Rollings 的薩克斯風靠左,Double Bass 則與爵士鼓同在右邊,Aya 把左右聲道的乒乓效果,鮮活地展現。
即便是純類比時代的錄音,Aya 展現了健康明亮的色彩,薩克斯風的音色,吹到高亢處,還可聽見吹嘴噴氣的細節,增添音樂再現的活力,左右分立的爵士樂團配置,中低頻段的力道與重量感,彷彿把聆聽者帶回錄音現場。
 

Eric Clapton 的現場錄音很精彩
換張新鮮的錄音,聽 Eric Clapton 在 2021 年發行的「Lady In The Balcony: Lockdown Session」,錄音時正值 Covid-19 疫情,Eric Clapton 準備已久的要在 Royal Albert Hall 舉辦的音樂會,必須取消,Eric Clapton 乾脆租下英國 West Sussex 鄉間的 Cowdray House 莊園,舉辦一場關門音樂會,而唯一的聽眾,就是 Eric Clapton 的太太 Melia McEnery,所以專輯取名為「Lady In The Balcony」。
這張唱片可能是繼 1992 年在 MTV 拍攝錄音的「Unplugged」之後,最接近的錄音編制,不過當年搭檔的吉他手 Andy Fairweather Low 已經仙逝,所以由 Eric Clapton 獨挑大樑,而 Bass 手依然是 Nathan East。
聽「Black Magic Woman」,鼓手拍打節奏開場,木吉他彈著藍調氣息的前奏,Eric Clapton 講了「This one for Peter」,是紀念已經過世的 Peter Green,Fleetwood Mac 的創團元老。

Aya 帶出現場錄音的輕鬆感,尤其是低頻段的噗噗聲響,可以聽出低頻段帶著點壓縮,把鼓的拍打聲響突顯出來,吉他的和弦波談,清楚呈現 12 弦吉他帶著自然 Chorus 效果的細節,因為只有 Eric Clapton 獨挑木吉他大樑,所以中間的 Solo 樂段,12 弦吉他彈奏的溫潤和弦,Aya 唱得很輕鬆。
錄音後製混音的效果,也盡量配合 MV 的畫面,微調樂器的位置,像是爵士鼓與貝斯在右邊,吉他在中間,而在左邊的鍵盤手,和弦會靠左,只有 Solo 的時候稍微 Pan 到中間,這些微妙的錄音音場變化,在 Aya 上面都能忠實傳達。

百瓦功率就能釋放 Aya 的音樂魅力
整體而言,Aya 是一對聽感輕鬆,很容易上手的小型落地喇叭,尺寸也很適合都會區較小的聆聽空間擺放,說聽感輕鬆,是 2.5 音路設計帶來的寬鬆低頻,加上細節好、音場漂亮的中高音,很容易就讓喇叭消失在空間之中。
而容易上手,講的是好驅動的效率,不管我用晶體機或真空管機,百來瓦的功率,完全不會覺得 Aya 會有施展不開的問題,輕鬆釋放 Aya 的聲音魅力。
 

搭配 Elicit MK 5 門當戶對又好聲
如果要講 Aya 最迷人的聲音特色,我想說是舒服、輕鬆又自在的音樂性,三套擴大機,我最喜歡 EAR 前後級搭配,但是身價可說門不當、戶不對,最合適的,依然是 Rega 自家 Elicit MK 5,不管音色、推力或價格,都是最佳搭配,難怪 Roy 會說,Rega 設計喇叭,是要和 Rega 自家器材配成雙,展現最原汁原味的 Rega 之聲。
 

器材規格
Rega Aya

型式:2.5 音路 3 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Rega ZRR 高音 x1、Rega 5 吋 MX-125 中低音 x1、Rega 7 吋 RR 7.8 吋低音 x1
靈敏度:89.5dB
阻抗:6 ohms
最大承受功率:110W
尺寸:258 x 871 x 215 mm(WxHxD)
重量:14.1 kg
售價:108,000 元/對
選購:網罩

pagetop
享映